尊敬的沈阳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助推促就业、稳就业工作,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区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稳就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不断推进,惠济区原来作为农业区,大批群众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工作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在就业创业和增收方面存在瓶颈。2022年省委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我区抢抓机遇,充分运用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企业员工、辖区群众技能培训,这是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就是要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劳动力创业能力,让更多的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我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大量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已成为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核心问题。为切实加强我区劳动者技能,我们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用工需求,探索谋划了培训、评价、就业一体的建设思路。郑州市首家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在惠济区花园口镇挂牌,服务站由区政府牵头,吸引周边群众参加免费培训、评价、就业介绍等全方位服务,让辖区群众每人至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真正做到“进门是农民,出门是技工”,切实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和经济增收。科学设置了电工、家政、康养等适合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和快递配送员、直播销售员等新兴职业等60余种专业,供大家选择,实现了理论培训不出村,实操练习不出镇的培训便捷模式。建立人才输出质量评价台账,做到一人一档一评价追踪考核机制,保证其经过培训即持证,持证即就业。目前已培训1562人,实现就业308人。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召开惠济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惠济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借助“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建设任务的需求,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把文化、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有效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充分利用我区资源和全市共享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紧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培训为抓手、以取证为关键、以就业为落脚点,通过高质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精准对接产业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有效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提质升级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对接,提高服务质量,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集中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工作和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深入解读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多渠道、多平台、多场景持续大量投放“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扩大宣传社会辐射面、受众范围,打造一支符合惠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的新时代高素质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大军,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率、取证率、增收率。
3.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进惠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掌握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们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积极申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使其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阵地。目前已经完成高技能人才3549人(二级技师100人、一级技师2人),指导帮助李士仓等7人申报“第五届郑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李瑞等6人申报“第二届郑州市技术能手”,蒋能发等2人申报“郑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3年,惠济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职业院校主阵地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履行社会职能,不断加强分类指导,围绕惠济发展定位及实际需求,坚持企业培训抓持证、院校培训抓就业、社会培训抓订单,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不断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全区产业工人职业技术水平,用技能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为郑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惠济力量。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