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半年,我科室紧紧围绕我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学习区委四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 议精神,结合我局年度工作任务和《郑州市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惠济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我局 202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贯彻执行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完成企业设立登记8789件、注销业务4057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529份、药品经营许可证252份、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289份、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287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528份。
(二)根据《关于印发郑州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郑州市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考核目标要求,我区全年工作目标是实际新增市场主体10000户。其中第一季度目标数新增主体数2000,实际完成新增主体数2282户,全年完成率23%。第二季度截至目前目标新增主体数3000,实际完成新增主体数2502户。目前已完成4784户。全年完成率48%。
(三)继续推进“个转企”工作任务。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局支持具有一定规模、资产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我科室结合产业特点和市场主体实际情况,确定行业、条件和标准,大力推进辖区“个转企”工作,选取有一定实力但对“个转企”有顾虑的个体工商户,上门为其宣讲“个转企”相关政策,宣传“个转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商户积极性,自愿配合进行“个转企”。全年目标任务30家,截止目前,已完成“个转企”17户。
(四) 开展年报年报工作。自2022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启动以来,我局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截止2023年6月16日,我局企业应公示数31826,已公示数27108,公示率85.18%,农合应公示数295,已公示数267,公示率90.51%,个体应公示数35200,已公示数22435,公示率63.66%。目前各所正在加大个体户、企业年报工作力度,争取6月30日之前完成工作目标。
(五)有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我局已建立完善的“一单两库”,并持续实施动态管理。制定了惠济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与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四版)。我局各有关科室,各监管所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本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印发了《关于2023年度郑州市惠济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安排的通知》(惠双随机办〔2023〕1号),要求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开展2023年双随机工作。
(六)扎实开展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2023上半年,通过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全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共有8个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信息进行录入归集,共归集各类涉企信息9937 条,其中行政处罚39条,行政许可9898 条。我局归集涉企信息9643条,其中行政处罚37 条,行政许可 9606条。
(七)持续开展“双减”工作,按照双减有关工作要求配合文化旅游体育局,科技局对新增和名称涉及培训的主体单位进行登记许可,接着目前我局已办理非学科类培训学校名称业务42家。配合郑州市双减专班对校外有照无证的38家企业进行数据归集。
二、工作亮点
(一)升级改造开办企业“一网通办”系统,实现企业开办要素中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记5项业务“一网通办”,办理业务4000余件。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上线企业登记全程智能化审批系统,为企业开办提供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免费为企业刻制公章,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二)打通多渠道设立端口,上线企业登记全程智能化审批系统。我科室为群众提供多种企业设立渠道,群众除了可以来到新城路政务服务审批大厅办理业务之外,还能通过河南掌上工商APP或者登录郑州政务服务网等渠道自助申报企业名称登记、营业执照申请、变更备案登记等相关事项。同时,上线智能审批系统,对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和普通有限公司,只需只需上传规定材料即可系统智能审核,审核效率高、时间短,大大提高了群众、企业的办事体验。2023年以来我区通过智能审批共出证 79 个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究冒用撤销程序。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过程中,以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方式,提交虚假材料取得登记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冒名登记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被冒用人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传统解决方案要求被冒用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身份信息被冒用问题,该解决方案存在周期长、难度大等弊端,不能快捷高效的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局探索并试用冒名登记撤销程序以来,已处理25起冒名登记案件,为22名被冒用身份信息的群众办理了撤销登记。其中包括公职人员和国企工作人员,高质、高效的处理程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该项工作,不断优化冒名登记处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体验感。
(四)推出精准扶商特事特办服务。我局结合万人助万企工作,对企业名称核准登记、备案登记、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登记业务,推行即来即办;对急于招标、银行贷款、签订合同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供延时服务、节假日特色服务;对于老弱病残孕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或专人对接服务。对于我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更是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深入开展点对点专人辅导活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推行“专家+管家”式辅导帮办,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精准化免费服务。2023年截至目前,我局已通过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注册、变更登记286件,提供上门服务5次,延时服务、节假日特色服务更是家常便饭。
(五)持续推进市场秩序监管工作。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和案件线索核查情况进行梳理,形成工作总结上。部署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工作,利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对相关企业进行搜索核查,维护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网络经营秩序。开展2022年度文明诚信市场、企业、商户评选工作,将评选标准发送至各市场监管所,指导企业积极参评。
(六)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食品监管科对辖区流通、餐饮、生产环节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并现场督查指导。陪同国家验收组及上级领导对辖区大型批发市场四季物流港及2家小作坊进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明查验收。近期食品科共督导大型批发市场2家、农贸市场4家、流通明查点位29家、餐饮明查点位27家、生产企业5家、小作坊8家。帮助企业细化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针对性做好提升整改,全面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水平。
(七)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为提升我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和保护水平,汇聚整合全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痛点,先后在辖区大学科技园、知识产权企业等多次开展知识产权调研活动,发放了《全市108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便于企业根据需求选择,目前已在22家企业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
(八)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业工作。按照我局之前制定的万人助万企工作方案要求实施领导班负责制,八个站所所长对辖区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走访收集解决的三部工作法,结合市场监管工作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2023年上半年我局共走访企业35家,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5个,上报万人助万企信息21篇,被区级采纳2篇,省级纸媒报道1篇。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行商事登记(开办、变更和注销)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商事登记一件“事”线上线下专区,实现商事登记一站式办理,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全面推广商事登记一件“事”,年底前实现全区使用商事登记一件“事”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办、变更和注销一站式服务。探索企业注销一件“事”,融合海关、公积金等涉企相关业务部门,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企业、个体工商户注销程序,实行即来即办,多部门分类处置、同步办理、一次办结。
(二)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市场主体,商事登记机关可对其作出除名决定。被除名期间市场主体存缓,并可对除名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开展“一照多址”改革。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外,对同一个管辖区域(同一登记机关)内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允许在营业执照上加载新的地址(经营场所),免于分支机构设立登记,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多点开展经营。
(四)继续做好2022年度年报公示工作,做好年报宣讲公示,完成市局年报考核任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创新监管方式:按照计划督促各业务科室开展本局的双随机工作。持续做好涉企信息归集工作,充分发挥我局涉企信息归集牵头单位的作用,推动部门间及时有效地交换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