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工局聚焦主责主业 紧扣中心任务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区科工局围绕工业经济运行、小微企业园建设、科技发展等各项重要指标进行研究部署,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工作措施,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力争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靶向发力,保障工业稳定发展支柱
一是强化目标落实导向。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工业细分领域、板块项目,逐一分解落实2023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形成时间表,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建立全区规模工业企业“运行档案”,每周分析,半月调度,重点抓好对三全、思念龙头企业和协和制药、污水净化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判分析,助力企业健康运行。三是狠抓升规入统入库。动态完善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库清单。紧盯中美隆家具、南京能赋、福晶园、菊凤粮油等重点企业,通过要件指导、集中培训、送训上门等方式,加强合力,确保“应入尽入,早入早统”。
二、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用好“亲清在线”问题直报平台,更好发挥牵头作用,对前期重点问题再梳理,实施“回头看”,挂号攻坚。二是精准开展“四项对接”。围绕“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领域,聚焦“十大战略”主导方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人才招引方面开展对接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用工、物流、资金流和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紧张等方面的困难,全年组织相关对接不低于12场。三是突出惠企政策宣贯落实。以“免申即享”为导向,通过“万人万企”干部包联走访、专场宣讲、送策上门等方式,抓好省、市、区针对工业经济发展出台的“一揽子”优惠政策落实,减少干扰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挥惠企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
三、聚焦重点,全力实现科技创新突破
聚焦“企业、平台、人才、载体”四个纬度,加快补短板,竭力打造郑州北部创新高地。一是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全链条,加强端口辅导,确保麦普空间、轻工包装等15家高企通过复审,力争宝祺科技、万华包装等6家储备企业成功认定,实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企业30家。二是加强平台包装建设,力争郑州师范学院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美康盛德基因检测中心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增长30%。三是加大创新人才招引力度。加强与辖区郑州师范等5所高校和省规划总院的沟通联系,联合组织、商务等部门,强化“双招双引”。四是加大载体培育力度。以郑州财经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为契机,以惠济创新创业大厦建成为突破,对接华中科技大学等优质团队,推动辖区科创载体提质升级。
四、培优育强,做好“专精特新”梯度发展
一是加快小微企业园推进建设。坚持专人专班责任制,强化协同配合,确保惠济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基金小镇尽快完成项目建设“四证”办理,启动开工,年底前完成投资2.5亿元,年底主体施工至正负零。加快推进惠济区粤浦科技智造谷项目清表、文勘等前期准备,强化工业投资库入库要素准备和环节指导,力争“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入库”。二是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优育强。加大上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对接粤浦科技、上海富泽等专业公司机构,针对目标优质企业提前招引谋划,全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突出业务指导,实施“日常指导”和“关口辅导”相结合,支持中铁大桥、城建检测、协和制药、轻工包装等优质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好平台谋划,重点支持河南城建检测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力争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区科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