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解读
发布时间:2023-11-08 发布机构:惠济区统计局

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概念: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表现形态看,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等三种形态。

作用和用途: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用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程度。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2、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概念: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作用和用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总净值,是计算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基础,是客观反映农林牧渔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速度和收入等情况,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业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3、第二产业增加值

概念: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增加值指第二产业的生产单位和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反映第二产业中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作用和用途: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GDP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根据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判断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快慢程度以及第二产业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4、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

概念:第三产业增加值指第三产业的生产单位和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反映第三产业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作用和用途: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判断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快慢程度,以及第三产业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5、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概念: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

作用和用途: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6、总人口

概念:总人口通常使用常住人口的口径。常住人口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目前在中国,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作用和用途:总人口是计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人均水平的基础数据,对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检验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统筹和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7、人口自然增长率

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数减死亡数)与年平均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作用与用途: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和死亡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人口再生产过程,是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检查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我国要求人口实行有计划增长,必须控制和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8、城镇化率

概念:城镇化率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过程的数字化描述。通常所说的城镇化率是人口城镇化的概念,即反映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它是反映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用和用途: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之一。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9、固定资产投资

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作用和用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进行分析,反映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增长速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后劲情况的先行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国家或地区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提高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生产力的地区布局,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起决定性作用。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作用和用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的是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它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重要经济指标,它既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总规模,也可以用来反映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11、耕地面积

概念:耕地面积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作用和用途:耕地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反映国情国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农业用地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耕地资源的总规模和控制耕地减少的快慢程度,人均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耕地资源贫乏程度。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主办单位:惠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开元路8号 邮编:450044